購買方便,理賠數額高……“隔離險”在走紅網絡的同時,也受到不少市民的質疑。雖然確實有人因為隔離而獲得賠償,但也有人因為忽視了隔離險產品條款和免責條款,從而未能獲得賠償。
“這就是在玩文字游戲”“理賠條款太多了,就當買了個教訓”……從網友的反映來看,不少人遇到了無法理賠的情況。有消費者反映在春節(jié)期間自己因所在地區(qū)為中風險區(qū)被隔離,但因為免費隔離被隔離險產品列為“免賠”,所以自己并沒有獲得賠償。
通過梳理不同的隔離險產品記者發(fā)現,市場上在售的隔離險大多在宣傳時突出低保費、高保額特點,理賠的種種限制條件卻隱藏在銷售頁面“查看更多”下的《投保須知及聲明》和《保險條款》中,消費者若不仔細查看,很容易忽視。
眾多隔離險產品均將免費隔離、居家隔離、從中高風險地區(qū)回家隔離等情況列在免責賠償的范圍內。在多地防疫政策中,密接集中隔離均為免費隔離。由此可見,部分險企在推出隔離險產品時,已將最常見的“免費隔離”剔除在賠付范圍之外。